8月18日,在《塑料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意見》基礎上,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編制了《塑料加工業技術進步“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至“十二五”末,中國塑料加工業獲得授權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達6.6萬余件,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0個,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9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2個;輕工行業重點實驗室10個、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17個;國內開設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相關專業的高校300多個,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28個以上,高校與企業聯合開發新產品數量穩步增長,科技成果轉化效果顯著。
當前,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加速演進,全球進入高強度研發時代,經濟增長更加依賴科技發展。
中國塑料加工業起步晚、中小企業多、技術力量弱、創新能力不足,仍處于機械化、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并存,不同地區、企業發展不平衡的階段。發展智能制造面臨基礎薄弱、新模式尚未成型,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受制于人,系統整體解決方案供給能力不足等問題突出。
如何在智能轉型大潮中不掉隊、不落伍,跟上時代步伐,縮小而不拉大差距、不輸在起跑線上,是行業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呈現功能化、輕量化、生態化和微成型發展趨勢
功能化既是塑料制品具有明顯優勢的特有屬性,更是產品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是塑料加工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基礎性產業的重要標志。
輕量化伴隨低碳經濟同步到來,飛機、汽車和軌道交通等的輕量化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傳統材料及工藝已不能滿足要求,新的環境友好、輕質高強材料加工成型技術成為實現輕量化及節能減排的有效途徑。
生態化是充分利用生物資源開發、生產生物質降解塑料和生物基塑料,促進塑料加工業向環保、高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方向。
微成型作為聚合物微納尺度制造科學的前沿技術,在光電通訊、影像傳輸、信息儲備、醫療器械、高端復雜結構零件等方面有廣泛的應用,是塑料加工業精密智能裝備、模具和先進成型工藝的集中體現。
主要目標
1、完善科技創新體系
培育、支持行業公共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和服務體系的建立。在重點產業中構建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建立具有創新、咨詢、檢測、工程放大等科技公共服務平臺,其中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數量達到5家以上,特色區域和產業集群25個以上。鼓勵技術要素參與分配。
2、增加科技資源總量
行業內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增加2-3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增加到35家以上,30%以上中型及“專特精尖”小型企業獲省市級企業中心認定;整合行業優勢資源,重點建設不少于20個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5個中國輕工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3、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重點企業研發經費的投入占收入比重超過3.0%,行業整體力爭達到2%;重點行業關鍵技術和裝備自主化率力爭由40%提高到60%.
4、推進節能減排
推進節能減排及清潔生產技術應用,推進新能源利用,采用環保新材料、新工藝及新技術降低能耗,實現經濟和環境、社會效益協調發展。
規模以上企業綜合能耗符合國家指標;復合軟包裝、合成革行業溶劑型傳統生產工藝產生的有機廢氣全面治理、達標排放;60%以上塑料改性造粒及塑料異型材、塑料管道、塑木復合材料等生產線實行混配料一體化技術改造,減少粉塵污染;
進一步推動塑料在建筑保溫、節能改造及給排水等領域的應用;聚氨酯、擠出聚苯乙烯(XPS)等泡沫塑料生產積極淘汰氫氯氟烴發泡劑;完善廢舊塑料回收加工體系,實現廢舊塑料改性、高質和高值可資源化利用、無污染排放。
5、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瞄準產業鏈前沿,價值鏈高端,加快行業產品結構調整。實現產業技術和產品的安全升級;中、高檔產品比例及產品的質量與配套水平有顯著提高,部分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大力實施“進口替代”戰略,爭取到2025年,塑料加工業主要產品及配件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尤其是高端領域的需求,部分產品和技術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主要任務
1、加快整合創新資源和要素,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2、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技術儲備,努力縮小差距
3、組織突破共性關鍵技術,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示范
4、加快重點塑料加工裝備研發,提高裝備自主化水平
5、加快新產品、新技術推廣應用,促進產品升級換代
6、加快新型工藝研發,加大力度推行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
7、推動安全工程體系建設,保障食品和環境安全
8、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提高企業智能制造水平,推進塑料加工業智能轉型
來源:CPRJ中國塑料橡膠
返回
頂部